欢迎进入济宁市政协网! 站内搜索:
扫描二维码
进入公众号
My JSP 'top.jsp' starting page

社情民意

首页>社情民意
加强疫情之下的农村中小学思政课建设

发布时间:2020-03-18   浏览量:15893

市政协常委、港澳台侨外事和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,致公党济宁市委专职副主委赵广红反映: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,切实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,我省中小学延迟学校春季学期开学时间,并开启“线上课堂”指导学生的居家学习和生活。防控疫情期间的思想教育教育指导至关重要。但农村中小学生家长教育意识淡薄,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,再加上受自身素养、教育策略等方面的影响,很难保障对于孩子防控疫情期间的价值引领。

思政课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大学问,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、法治教育、劳动教育、生命与安全教育、心理健康教育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,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,作用不可替代。

生活即教育,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。过去,培养学生养成勤洗手等卫生习惯挺费劲,病毒来了就比较容易做到;尤其像钟南山等一大批杰出医生的勇敢负责的精神、全国各地的无私驰援,都是极好的榜样教育,也是富有现实感的价值观引领。更深一层说,以往许多概念青少年是难以深入理解的,譬如祖国、国际、社会、责任、价值观等,而全民动员的防控疫情过程,将这一切变得非常具体形象。面对疫情,认识它,应对它,最终战胜它的整个过程应该成为每个身处其中我们的“精神财富”,也应该为我们未来的生活划出一定的“边界”,并带领青少年形成基因式的基本素养。

为此,建议:

1.教育部门要紧紧围绕疫情防控这一重点,结合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要求,将抗击疫情与思政课课程建设贯通起来。

2.积极开展线上集体备课,对教材进行科学精准梳理,用好疫情防控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生动素材,找准切入点,讲深讲透,把战“疫”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,及时将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转化为鲜活课堂,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。

3.适应线上思政课的新形式,学习掌握新媒体新技术,切实提高课堂吸引力,从新的学习场景、学习方式中,寻找新的教学改革增长点,向全社会传播正能量。

4.从学生角度出发有效融合教育资源,充分发挥家庭、学校和社会三方的教育功能和力量,有效互动形成良性的共育机制。


My JSP 'top.jsp' starting page